微流控技術的起源
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是現代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伴隨著微機電加工系統(MEMS )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已由當年的“龐然大物“ 演變成由一個個微小的電路集成芯片組成的便攜系統,甚至是一部微型的智能手機。
MEMS技術全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設想是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Richard Feynman教授于1959年提出,其基本概念是用半導體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的機械系統微型化,形成微型電子機械系統,簡稱微機電系統。
1962年全球第一款微型壓力傳感器面世,這一創新產品后來被應用于汽車安全(輪胎壓力檢測)和醫療(有創血壓計),開啟了MEMS時代。今天MEMS技術在軍事、航天航空,生物醫藥、工業交通及消費領域扮演核心技術的角色,智能手機中就嵌入了多個MEMS芯片,如麥克風,加速度計,GPS定位等。
芯片集成的單元部件越來越多,且集成的規模也歸來越大,使著微流控芯片有著強大的集成性。同時可以大量平行處理樣品,具有高通量的特點,分析速度快、耗低,物耗少,污染小,分析樣品所需要的試劑量僅幾微升至幾十個微升,被分析的物質的體積甚至在納升級或皮升級。
兼價,安全,因此,微流控分析系統在微型化。集成化合便攜化方面的優勢為其在生物醫學研究、藥物合成篩選、環境監測與保護、衛生檢疫、司法鑒定、生物試劑的檢測等眾多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極為廣闊的前景。
#FormatH2ID_0#
微流控芯片采用類似半導體的微機電加工技術在芯片上構建微流路系統,將實驗與分析過程轉載到由彼此聯系的路徑和液相小室組成的芯片結構上,加載生物樣品和反應液后,采用微機械泵。電水力泵和電滲流等方法驅動芯片中緩沖液的流動,形成微流路,于芯片上進行一種或連續多種的反應。激光誘導熒光、電化學和化學等多種檢測系統以及與質譜等分析手段結合的很多檢測手段已經被用在微流控芯片中,對樣品進行快速、準確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芯片的最大特點是在一個芯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體系和數目眾多的復合體系的微全分析系統?微型反應器是芯片實驗室中常用的用于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構,如毛細管電泳、聚合酶鏈反應、酶反應和DNA 雜交反應的微型反應器等。其中電壓驅動的毛細管電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 比較容易在微流控芯片上實現,因而成為其中發展最快的技術。它是在芯片上蝕刻毛細管通道,在電滲流的作用下樣品液在通道中泳動,完成對樣品的檢測分析,如果在芯片上構建毛細管陣列,可在數分鐘內完成對數百種樣品的平行分析。
#FormatH2ID_0#
隨著工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重金屬如汞、鉻、鉛、銅、鎳、釩等被排放入水體,不僅會對水生動植物產生毒害作用,還能通過富集作用進入生物鏈,對整個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對上述重金屬的檢測,雖然可以使用高精度的原子吸收光譜和原子熒光光譜等方法。但是在應對突發性污染物泄露事件,或者對一個區域進行連續監測的情況下,仍需要快速、高效的檢測工具。使用光刻法搭配濕法刻蝕技術,成功研制了一種微流控芯片,該芯片利用魯米諾發光性質,成功地對硝酸鈷進行了測定。與此同時,通過簡單的改造之后,該微全分析系統還能成為檢測過氧化氫或者二氧化氮的裝置,并可以與信號傳遞裝置結合起來,成為一種自帶無線信號發射功能的設備。
基于紙的微流控器件近幾年的發展也很迅速,相對于具有類似功能的微流控設備,它具有操作簡單,不需要外援設備,可多元檢測等優點,開發出了一種可以用來檢測多種重金屬的紙芯片,顯示了良好的靈敏度。
#FormatH3ID_0#
用于營養鹽測定的微流控芯片系統多數是基于分光光度的檢測原理,運用現代微細加工技術將各種光電元件加以集成,例如,一種用于水體中磷酸鹽檢測的微流控芯片系統,該系統配有數據的發射裝置,可以在目標區域的不同位置分別布置對該區域的磷酸鹽污染狀況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測,檢測限量最低為0.3mg/L。
賈宏新等提出了一種三層雜交結構微流控芯片,在玻璃片上加工微反應通道,用PDMS加工氣體滲透膜和具有接受通道的PDMS底片,實現了溶液中銨根正離子反應、生成的氨氣擴散分離、吸納、溴百里酚藍顯色和光度檢測在微流控芯片上的集成化。
#FormatH3ID_0#
水體中除含有無機污染物外,更大量的是有機污染物,它以有毒性和使水中溶解氧減少的方式對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危害人體健康,因此有機污染物的數量是評價水體污染狀兄的極為重要的指標。這一類污染物由于其含量較低,通常需要進行前期的預處理,微流控芯片的優點體現在可以將前期的預處理以及后期的檢測進行集成,并且具有較高的萃取/富集效率等。
#FormatH3ID_0#
水體中的微生物按其粒徑,屬于顆粒有機碳范圍,其種類群可以反映水體生態特征和一些重要的污染狀況,是水體生態調查中的常規監測指標。在其測定過程中,流式細胞術是最為準確、快速的方法。但其設備昂貴、體積龐大、需要專人操作,不適合現場、連續監測要求,基于鞘流式流體控制的微流控芯片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些局限,并可能實現儀器的集成化、小型化、自動化和便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