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亞洲》報道,英飛凌首席營銷官Helmut Gassel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包括尚未確認的訂單在內,2022年1-3月英飛凌積壓的訂單金額已經從去年四季度的310億歐元增長了19.4%,達到37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633.62億元)。這個數字是該公司2021年營收(111歐元)的三倍有余。
英飛凌首席營銷官Helmut Gassel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整體環境比去年更具挑戰性、消費者信心下滑,個人電腦、電視和智能手機相關需求正在減弱。另一方面,結構性驅動因素導致汽車、工業、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設備需求非常強勁,特別是電動車(EV)、可再生能源將為芯片業創造出新的需求。
英飛凌積壓的訂單超過五成是汽車電子,75%的訂單在未來12個月內才能交貨,目前來看已遠遠超出英飛凌的交付能力。
由于受俄烏戰爭、新冠疫情等各種因素影響,經濟環境面臨較大挑戰,消費者信心不足,包括PC、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需求均呈現出疲軟態勢。不過,結構性驅動因素導致汽車、工業、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設備需求非常強勁,因此相關芯片需求大幅上漲,導致晶圓代工廠商產能遠低于市場需求。
不僅英飛凌,目前IGBT的主要生產商都背負“甜蜜的負擔”。安森美深圳廠內部人士5月透露,車用IGBT訂單已滿且不再接單,2022-2023年產能全部售罄,不排除訂單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額下單。“我們現在已經不接單了。沒有足夠的產能,接單也無法交付,還要面臨違約的風險。不僅是我們,其他主要供應商也面臨這樣的情況。”
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目前車用級IGBT的缺口達到50%,且短期無受控跡象,因此許多非短缺物料在短期難以出貨,加大了相關企業的庫存壓力。
2025年全球IGBT市場規模有望達954億元、2020~2025年復合增速為16%;中國IGBT市場規模達458億元、2020~2025年復合增速達21%。2020年以來,需求端得益于新能源車、光伏需求爆發,供給端海外疫情反復限制海外產能,IGBT供需失衡,海外大廠交期持續上升,價格持續上升,目前海外大廠IGBT交期達39~50周。展望2022年,供需失衡貫穿全年,海外廠商擴產普遍謹慎、產能增量有限。